|
|||||||||||
|
|
千年傳奇﹒稷山土雕大佛 | ||
|
||
稷山,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深厚、物產豐富、風光秀麗的好地方,其鮮明的人文特色就是千年大佛、千年棗樹、千年古縣和中華農耕文明發(fā)祥地,簡稱“三千一地”。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三千一地”中的千年大佛,千年大佛始創(chuàng)于金代皇統(tǒng)二年(公元1142),現供奉在稷山大佛寺內。稷山大佛寺地處稷山縣城東北一公里處的高崖之上,是一座依崖而建的古寺院,寺名原稱“佛閣寺”,又因此地居高臨下,空氣涼爽而稱“清涼院”,因寺內供奉著千年大佛坐像,被我們當地百姓俗稱為大佛寺。2013年3月,稷山大佛被公布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華夏大佛的范疇里,盡管有馳名中外的四川樂山大佛和西藏強巴大佛,可他們的材質分別是石質和銅質的,而我們稷山的這尊佛像是在懸崖上由一座自然的土丘雕刻而成.它高20米,寬6.8米,并且在歷經了近千年的風雨之后,依然保存完整,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見的,所以它被專家和學者們譽為“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說起這“天下第一土雕大佛”的由來,還是一段感人的勵志故事。僧人守志和行者丁八二人,游歷四方后在稷山的一顆千年板棗樹下乘涼時相遇,便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隨后二人就想塑一尊佛像來紀念結下的這段善緣,于是二人找尋多日,最終看中了稷山甘泉村外的這塊風水寶地,他們便在此處挖窯棲身,削崖塑佛,募化建寺,含辛茹苦十四年,終于在金代皇統(tǒng)二年完成這件善緣義舉!镀疥柛尽泛汀娥⑸娇h志》都將守志、丁八二人列傳作記,永志紀念。 我們這尊土雕大佛體態(tài)豐滿,比例精確,衣褶自然。衣裙飄帶的褶皺都被處理的疏密相間,寬窄有度;大佛的頭飾密集羅鬢,鼻梁高挺,兩眼端莊,散發(fā)著神光;兩只巨大的雙耳垂在寬厚的雙肩之上,嘴角則微翹著,流露出善意祥和的喜悅;他的左手下垂扶于左膝之上,右手上舉呈“說法印”的佛手狀,這說明,大佛正在為人們講經說法,賜福降祥;從工藝角度來講,大佛的頭部是用泥塑的,身部是用土雕的,兩者完美結合,渾然天成。 過去不少人認為稷山大佛寺供奉的這尊土雕大佛,是佛祖釋迦牟尼造像,其實它是一尊彌勒佛造像。首先從中國佛教文化史上來看,彌勒佛造像變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交腳彌勒菩薩形象,大致出現在十六國時期;第二階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彌勒佛裝形象,大致出現在北魏時期;第三階段是布袋彌勒,大致自五代開始出現。而稷山大佛寺內供奉的,正是在第二階段出現的彌勒佛裝形象。按照《彌勒下生經》所描述,彌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自然神力無邊,變幻無窮。我們的這尊彌勒造像,可說是禪定式或倚坐式佛裝形象,雙腿自然下垂,這也與釋加牟尼佛像有著明顯區(qū)別,因為釋迦牟尼佛像一般是盤腿而坐,與彌勒佛坐姿不同;其次,從稷山大佛寺遺存的歷代碑文記載來看,也充分證明大殿中供奉的是彌勒佛造像:①元大德十一年所立的《佛閣清涼院碑銘》:“內塑彌勒大像一尊”;②清康熙二十年所立的《重葺大佛閣并殿廊僧房莊嚴相好功德記》:“前寺碑以彌勒報身稱之矣”;③清咸豐九年《重建佛閣寺碑記》:“一芥須彌化為六丈金身”。只是在民國五年所立《重修大佛寺碑記》中有一句“牟尼鎮(zhèn)中央開人覺路”,大概后人就憑這句話而以訛傳訛,誤將彌勒佛像當作釋迦牟尼佛像了。因此很有必要在這里予以說明,以正視聽 大佛寺的這尊土雕大佛,自問世以來,飽閱人間風云,歷經世上劫難,不僅始終金剛不壞,在天地間巋然屹立,而且極具靈性,且關于大佛靈性的事情比比皆是。首先,據舊稷山縣志記載,大佛寺在其建成后的800多年來,曾經歷過18次大地震和5次劫難,其中震級最大的是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間的8.25級大地震,據記載“稷山縣城垣盡毀,文廟、學宮坍塌”,但是唯有大佛寺這尊土雕大佛和廣教寺院磚塔在一片廢墟中完好無損,屹立不倒,成為當時稷山的鮮明地理標志和百姓重建家園的心理慰籍。這不僅暗含了“法身不滅,佛理永存”的神秘禪機,也映現著“累經磨難,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更為神奇的是:2004年5月11日的那次雷擊失火,大雄寶殿二層全部被燒毀,房背上的椽木紛紛掉落下來,但是都從大佛的兩旁和手的縫隙中砸落下來,佛像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傷。這個也就是大佛的靈性之所在了。這場大火之后,稷山縣委縣政府順應民意,立即啟動大佛寺重建工程。2004年11月11日,是新建的大雄寶殿上梁的日子,當天是陰天,一早上都是陰云密布,當中午11點,主持人宣布鳴炮上梁時,忽然云散天晴,陽光普照!上梁結束后,隨即下起了小雨,應驗了當地百姓流傳的“有錢難買雨澆梁”的風俗預言。 當然,關于這尊土雕大佛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佛手生花——傳說在很久以前,大佛寺有一位小和尚,因好吃懶做,不做佛事,被方丈逐出山門。小和尚從此產生羞愧之心,在外游歷十多年,又返回稷山大佛寺,跪在方丈面前,請求寬恕,愿再次皈依佛門,但方丈卻不愿收留他,隨口說道:“要想佛祖寬恕,除非佛手生花!毙『蜕新牶螅缓靡酪啦簧岬仉x開了大佛寺。他走后的第二天,方丈來到大雄寶殿,卻驚奇地發(fā)現大佛伸開的右手掌上,果真開出了一朵蓮花!至此方丈才大徹大悟,急忙命人去尋找小和尚回來,但一切都晚了,小和尚早已云游在外,無影無蹤,大佛手心那朵蓮花也已悄然凋謝!方丈因此抱憾終身,特在他圓寂前告誡徒弟:迷途知返,善莫大矣。只要一心向善,什么奇跡都可以發(fā)生,就象佛手生花! 李自成佛前抽簽問卦——傳說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義軍直攻北京,路經稷山時,特地拜謁大佛寺,在佛像前抽簽問卦。只見搖中的竹簽上寫道:“北上如登峰攀巖,回首有無底之谷,醒悟在清涼之處!彼植唤,就尋問身邊方丈此卦何意?方丈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崩钭猿呻S手把竹簽扔在地上,拂袖而去,繼續(xù)揮師北上,結果進京宣布“登基”沒幾天,就兵敗而倉惶撤出北京,后來在九宮山戰(zhàn)敗身亡,也有人傳言他出家當了和尚。 佛前嚇退日本兵——1939年,日本鬼子侵占稷山縣城后,四處拆古廟毀民房,搜羅木料磚瓦,用來修筑碉堡,他們來到大佛寺,先是強行拆毀大雄寶殿后面的晴碧軒,然后又進入大殿,準備也在這里下毒手,忽聽殿前呼的一聲巨響,只見一個鬼子兵頭部鮮血如注,當下一命嗚呼。后來得知因一個鬼子士兵百無聊賴,擺弄槍支時不慎走火,子彈把同伴打死了,在場的百姓連忙嚇唬他們:“這正是大佛顯靈啦,你們趕快離開此地,才能確保平安!”領頭的日軍小隊長信以為真,慌忙帶人撤出大佛寺。 常藏大和尚悟道向佛——1985年運城市鹽湖區(qū)有一位年僅16歲的杜姓少年,因經常不善言談,閉目呆坐。后與家人在稷山療養(yǎng)期間,他經常一人默默進入大雄寶殿,禮佛打坐,一坐就是半天,一連數月,天天如此,他的家人見到此種情狀,心內便明白這孩子與佛有緣,于是便下決心送他出了家,先在洪洞廣勝寺剃發(fā)為僧,后來輾轉到其他寺院修行。30年后,這位杜姓少年已成為一代明寺高僧,榮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北京靈光寺方丈,他就是常藏大和尚。2014年,常藏大和尚和稷山縣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建設大佛文化園協(xié)議。這正是佛前點化,功德無量,鄉(xiāng)情佛緣大業(yè)必成! 大佛寺在每年正月的二十日,會舉行“登高節(jié)”廟會,據民國五年(1910)所立的《重修大佛寺碑記》所載“每歲春正廿日,四方男女赴寺拈香者往來不斷,即文人騷客飲酒賦詩者,亦車馬填路!庇纱送茢,大佛寺的登高習俗,流傳至少已在百年以上。為什么要選擇在這一天到大佛寺登高?因為這一天即是佛家的“守護佛日”,又是道家的“招財童子”誕辰,更是漢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天穿節(jié)”,據說是女媧出生日。所以佛、道、儒三教合一,都把這一天作為紀念日,進寺拜佛,登高拈香。自2014年北京靈光寺和稷山縣政府合作建設大佛文化園以來,大佛寺恢復了中斷已有85年的佛事活動,更把正月二十登高節(jié)活動主題確定為“登高望遠”!叭招幸簧啤,引導人們牢記《國語》中“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箴言,在登高望遠中凈化心靈,不斷積聚善的力量,自覺培植善的功果,這既與踐行社會正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要求相符合,也寓含著“護國安民,弘法利生”的佛家教義。 中國“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特點是: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家治身,其目的都是勸世喻人,行善去惡,稷山大佛的創(chuàng)建歷史和相關傳說,始終向人們無言傳遞著“教人向化,弘法利生”的佛教精神,折射出燦爛的人文光輝,與歷代中國人信奉“仁義禮智信”的價值取向有機融合,潛移默化,時時給人以“善”的力量,“美”的昭示。 希望大家在領略過千年大佛的風采后,都能結下喜緣、善緣、福緣! |
相關新聞 |
·餃子飄香,喜迎冬至 ·流水迢迢湖水情 ·以知識為帆,行拼搏之舟 ·生命影響生命 ·智慧水務暨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培訓有感 |
收藏本頁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
|